查看原文
其他

他在敦煌画壁画

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2021-07-16
记者:冯志军 李亚龙

若不是潜心十多年的迷恋与痴心,1988年出生的张杰龙,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的兴趣爱好,日后会成为被数十万粉丝同时围观的“独门秘籍”。无论是活灵活现的各路菩萨,还是气势恢宏的“极乐世界万象图”,或是萌态可爱的敦煌壁画“吉祥物”,每一幅画作都引人入胜。

受访者供图


5月下旬的一个午后,由中国新闻网发起的一场敦煌壁画科普直播,让近年来频频面对媒体闪光灯讲述敦煌壁画故事的张杰龙着实“紧张了一把”。“其实,这更像是一种后怕与兴奋并存的体验。”他说,那半个多小时,既希望敦煌壁画艺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,又担心因“一言不慎”而毁了大众所期。

受访者供图


被色彩斑斓的壁画吸引,长期“泡”在莫高窟 


“最早选择画敦煌壁画,是因为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。”张杰龙说,小时候第一次到莫高窟参观,就被眼前色彩斑斓、灿烂辉煌的壁画深深吸引,看一个窟觉得好看,再看一个窟觉得更好看,当时也不懂,但看着它们,就忍不住想把这些美好的画面全都画下来,让其得到“永生”。

后来,有机会跟着老师实地学习临摹壁画,张杰龙就经常“泡”在莫高窟,几天几夜,始终如痴如醉。

受访者供图

“那些日子,好像把那些美丽神秘的壁画,都融入进了自己的血液里。”在张杰龙看来,爱上敦煌壁画的同时,他也看到了敦煌文化保护、传承和弘扬所面临的难题,他希望传承“敦煌的女儿”樊锦诗守护敦煌的初心,做一个莫高窟的守护人,通过现代传播技术,把敦煌文化传递到全世界。

“低调做人,高调做事。”与多年前微信签名“期待”的有所不同,近年张杰龙常被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“敦煌朝圣者”频繁“叨扰”。作为土生土长的敦煌人,这份看起来的“烦忧”,却被他视为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的最佳途径之一。

受访者供图

“原汁原味”绘壁画,遵循古法守“敦煌” 


敦煌是灿烂的世界佛教艺术宝库,被誉为“全世界最有价值的文化圣地”,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这里古迹遍布,沙漠奇观神秘莫测。举世瞩目的敦煌壁画继承荟萃了传统绘画的线条和色彩艺术语言,是中国工笔画艺术的重要源头和艺术瑰宝。

据专家研究考证,敦煌壁画一千多年来颜色不变的主要原因是矿物色所绘制,其中部分石色即取自莫高窟旁边的三危山中。

受访者供图


为保证绘壁画的“原汁原味”,张杰龙所用的很多颜料,都是距离敦煌市区25公里外的三危山上搜集采取。“山特别陡,一不小心就会有滑落坠崖的危险,有些稀有石色需要再往山里走好几公里才能找得到,一整天下来也只能找到不多的石色,运气不好的时候,只能空手而归。”他说。

尽管如此,为了使笔下的画作看上去更有立体感和层次感,甚至接近敦煌石窟中的原始壁画模样,张杰龙对绘画颜料使用也极为“挑剔”。在他看来,“非遗”是解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密码,密码里有民族情感的寄托。即使是在一张画纸之上,也依然要注重传统壁画色彩的“原汁原味”。

冯志军 摄

“采回来的矿石先要研磨成粉末,然后进行反复调搅试色,最后才能为画作着色。”张杰龙向记者表示,自己采集来的矿物颜料,画出来的菩萨是比较庄重的,并且长久不变色,这是国画色所达不到的,绘画全程也要遵循古人的画法,才会呈现出活灵活现的效果。

冯志军 摄


“每一幅画作最难的是线条勾勒的打底阶段,一般要反复比对修改七八遍,有了和原始壁画中一模一样的感觉后,才可以在上面着色。”张杰龙说,“开脸”是最后一步,也是最难的一步,对神态的把握充满了挑战,如果稍有闪失开不好,一幅画作就可能前功尽弃,有时对一幅画作神态的拿捏把握,需要花费半年时间去思考琢磨。

冯志军 摄


“云”端传播敦煌壁画,拉近古今距离 


去年以来,受新冠疫情影响,内地很多人选择长年“闭关”战“疫”。尽管出不了门,但仍有不少对敦煌心向往之的文化爱好者,希望张杰龙能通过线上直播传授敦煌壁画临摹技艺。从此,“直播画壁画”成为他按时按点的必修课之一,到目前为止,已开播了30多次网络直播。

受访者供图


“主要讲的是敦煌壁画临摹所选用的绘画工具、勾线方法、设色方法和壁画背景的效果处理等内容。”张杰龙说,通过线上直播,能切身感受到全国各地的敦煌爱好者们对敦煌文化的热爱,以后计划再多开播一些线上直播教学课程,让更多的人学习敦煌壁画绘画技艺和了解敦煌文化。

张杰龙表示,即使是在“疫”消云散的未来,朝圣敦煌之旅畅通无阻之时,他也会继续保留线上直播画壁画,让热爱敦煌的人隔着屏幕也能“沉迷其间”。



编辑:丁宝秀

国宝级文物青铜顶尊人像引关注,铸造矿料从何而来?


中国何时才能形成群体免疫?钟南山这么说


端午假期火车票今起开抢!民众出行热度或堪比五一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